这是描述信息
22
2012-02

低碳制造“高端动力”

曾开发制造我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气门重型车用柴油机――奥威重型发动机的一汽解放锡柴,最近因惠山新基地的建成再次引起业界关注。“联合厂房的中央空调系统采用地源热泵复合式系统,这是一种利用地球表面浅层能量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为此增加了1450万元的投入;生产车间采用与奥运场馆相同的高级节能灯,其使用寿命可达7年,但价格比普通灯具高出10倍。”来到新近落成的一汽解放锡柴惠山基地,听着建设者介绍在低碳环保方面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投入时,我几乎忘记了是在一家重型发动机厂采访。2003年,奥威重型发动机在一汽解放锡柴下线。奥威重型发动机完全刷新了业内对国产重型发动机开发的认识:大功率、低排放、低噪音、低油耗、长寿命,其排放标准远远领先国内产品,整车油耗、整机噪音达到国内最低。业内赞叹:“奥威发动机的开发成功,使我国和国际先进内燃机技术的差距缩短了将近20年!”此后8年,当这款被誉为“民族品牌、高端动力”的发动机在市场上传出一个又一个百万公里无大修的佳绩时,锡柴“奥威”车间则几乎天天满负荷运转,一台台刚生产出来的“奥威”机马上被运走,尽管加班加点,仍无法满足众多持币待购的用户。2010年4月,一汽集团发布了“技术、质量、创新”品牌战略,提出到2015年自主品牌产销超过200万辆。去年7月,一汽解放锡柴重型柴油机惠山基地开工。惠山基地总投资22亿元,今年3月一期建成投产后,将形成5万台奥威系列重型柴油机的年生产能力。全部建成后,年产量将达15万台。“惠山新基地在装备、设计、管理三个方面,更加突出整体设计上的低碳环保理念,确保工艺物流最优、能源使用最少、材料利用最高、建设成本最低。”一汽解放锡柴副总工程师李建刚说,惠山新基地不仅要开发制造环保、省油、可靠性好的发动机,而且要打造成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态工厂,实现低碳制造“高端动力”。据介绍,惠山新基地联合厂房中央空调系统因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实现了零碳排,不仅每年可减少2638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还可减少30%至50%的电力消耗;生产线采用集中切削液处理系统,可节省切削液总消耗的40%,延长机床、刀具使用寿命达10%至20%;厂区路灯采用的是功率小、亮度高、耗能少、光衰小、寿命长的LED光源。惠山新基地还大胆试用更加节能的全新测试手段。每台柴油机出厂都需要进行1小时左右的试车。以前采用水力测功器试车,每年仅燃烧柴油的开支就达3000多万元,新工厂采用电力测功器,不再需要点火,省去了这笔柴油开支,而且由于这种测试手段不需要用水,污水处理费用也将随之大幅减少。由于大量节能技术的采用,建成后的惠山新厂污水处理量不足老厂污水处理量的一半。锡柴何以会在低碳环保方面舍得如此大的投入?面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带来的巨大前期投入,锡柴如何化解成本压力?“因为节能减排既是发动机行业永恒的追求,也是我们作为国企的责任。”一汽锡柴厂厂长钱恒荣说,锡柴看重的是运营成本,而不是初期的一次性投入。就惠山项目而言,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使用新设备和技术节省下的资金,足以超过前期增加的成本,从长远看是划算买卖。例如地源热泵系统,经估算用7年的时间即可收回成本。
22
2012-02

欧盟降低碳排放目标 豪车制造商或受罚

北京时间2月20日下午消息,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希望购买豪华车的人要趁早,因为欧盟的碳排放目标意味着豪华汽车生产商理论上将面临每辆车近2万欧元的罚款。欧洲环境署(EEA)研究称,根据欧盟的相关规定,超级富豪钟爱的布加迪牌汽车所交罚款甚至会达到4万欧元,劳斯莱斯、玛莎拉蒂、兰博基尼则分别为1.25万、1.8万和1.7万欧元。目前尚不清楚罚金是否将真的收取,但EEA的研究对汽车制造业如何应对欧盟越来越具有争议的环境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征收罚款的可能性在2007年末为人所知,当时欧盟机构表示将限制区域内交通工具的碳排放。EEA被认为是计算汽车制造商距离碳排放目标到底有多远的首家官方机构。欧盟的碳排放目标将从今年起逐步实施,目标是到2015年将目前的140克/每公里碳排放降至130克。部分奔驰车和布加迪的排放分别为2015年排放目标的两倍和四倍。欧盟各家汽车制造商均有自己的排放目标,2012年65%最低排放水平的汽车将进入目标考核,到2015年100%纳入。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正在接近2012年的初始目标,丰田、标致雪铁龙等制造商已接近2015年的目标。EEA表示,除非绝大多数汽车制造商进一步减少碳排放,否则该行业总共将面临100亿欧元的罚金。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EAMA)发言人SigriddeVries称,100亿欧元的罚款对任何行业而言都是一个天量数字,目前还没有哪个行业面临如此苛刻的碳排放限制。不过有环保人士表示,汽车制造商们进行了大量游说,成功将排放目标降低。此外,年产量不足1万辆的制造商(其中包括众多豪华车制造商)还可申请降低目标或将碳排放与大公司合并以避免惩罚。比如奔驰、兰博基尼、布加迪可将其排放额可加总到同时还生产低碳车的德国母公司大众。
22
2012-02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推动节能减排

战略新兴产业是指新材料、新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医药与生物、海洋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兴产业,其单位GDP能耗远远低于传统产业。基于长期以来山东省重化工业突出,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依赖性强的特点,2011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激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呢?第一,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第二,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第三,深化国际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山东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优势、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要想实现健康快速发展,还需要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培育,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新模式,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的扶持,鼓励政策性信贷资金向战略性新兴农业倾斜,进一步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融资提供担保服务。三是加快推动创业投资发展,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吸引央企、民企、外资等各类社会资本在我省设立创投基金,助推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四是实行优惠的土地政策。各级政府应优先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供地,并给予土地价格优惠。总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山东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22
2012-02

发展低碳经济如何走出“低碳瓶颈”

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预设指标,同时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增加森林碳汇、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等节能减排手段并设立了具体的预期目标。综观“十一五”期间中国低碳发展进程,不难发现,许多地方政府节能政策执行不力,扶持和违规上马高耗能项目,甚至还出现拉闸限电以突击完成节能目标的现象。而随着《方案》提出,我国将在低碳发展领域方面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在于,为了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无论是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领域,还是在能效领域,政府及社会的投资都将迅速增长。可以作为例证的是,仅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投资每年平均增长82.4%,太阳能光伏的投资每年平均增长101.4%,企业节能投资每年平均增长65.5%。可以预见,在气候危机的升温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下,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将方兴未艾,低碳产业将大规模出现。而挑战则在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亟须解决。例如,低碳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突破,而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我国低碳技术的储备特别是其中的低碳核心技术储备,远远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目前我国风电生产设备基本模仿欧洲,且“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由于低碳产业在我国刚起步,利润和发展相对比较大,容易遭遇“高额利润诱惑—疯狂投资—产能过剩—最终泡沫破灭”的循环。例如,在大规模发展低碳的背景下,可能出现“口号式”的推动以及“跃进式”的建设:低碳或是政府追求政绩的表面文章,或是开发商发展地产的噱头把戏;甚至有些产业园,打着低碳的旗号,实质上却继续着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建设。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没有。我们看到,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争建“太阳城”、集体上马风电设备产业园的现象,甚至一些地方的“新能源”项目,也仍然停留在设备制造的低端加工环节,重复竞争并且附加值低。以上这些问题都构成了我国低碳经济当前发展的“瓶颈”。“低碳经济”被认为将是继联合国宪章和WTO之后的全世界一个新的规章,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责任的重要体现和表达。它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因此,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要积极突破“瓶颈”,首先要强化标准创新意识,把低碳标准的制定纳入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家低碳标准的制定工作。其次是要避免“口号式”的推动以及“跃进式”的建设,因此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发展,违背了低碳经济的本意。更为重要的是,应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约束的保障功能,真正确保经济低碳转型落到实处,进一步建立低碳考核和监测监督制度。例如,为了帮助企业防范低碳转型中的技术和产品开发风险,激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和产品开发,可考虑由国家财政拨款建立风险补偿金,为企业的低碳技术和产品开发提供履约担保;扶持建立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其在积极承担企业低碳技术成果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风险同时,依法获取相应的投资回报;实施政府“低碳”采购政策,由政府购买和使用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等。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型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让我们共同努力,突破发展瓶颈,共建一个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和谐局面。
上一页
1

地址:昆明市银海领域4幢1单元2楼 电话:0871-63579917

COPYRIGHT 2017 云南滇新能源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昆明   滇ICP备12000614号